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创造与时代精神的同频共振:《艺术短片创作》课程思政案例

艺术创造与时代精神的同频共振:《艺术短片创作》课程思政案例


艺术学院  周越


一、 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思政设计思路

    动画在学科归属于戏剧影视学范畴。本体属性包涵:美术性、文学性、叙事性,主要特点是借助于幻想、想象和象征,运用夸张、隐喻等艺术手法,实现叙事功能和审美意义上的传达。《艺术短片创作》中主题选择与剧本构思,很大程度上具有意识形态性征,而美术设计则更多程度的反映学生的审美以及价值取向。所以,这一门课程建立“建设思政课堂”意识,具有“育人”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课程建设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理念,尝试全课程育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发挥协同效应,共同塑造学生的明确的思想政治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意志品质。探索如何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意识自然融合,采取浸润式、趣味性的方式,取得实效性的进展,如果说思政课程是“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而专业课则属于专业教育和知识教育,承担“课程思政”功能,则是以“隐性”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针对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根据艺术类学科特点,将“课程思政”与作品欣赏结合起来,通过艺术作品的感性魅力在情感上打动学生。本课程以课程思政为引领,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背景合作,融合创新创业,贯通课堂内外,强化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引导与培养。 

(一)落实开展课程思政的教育思路1. 注重课程规划与设计,优化思政教育实施过程

    注重课程规划与设计,优化思政教育实施过程,针对《艺术短片创作》的课程性质及授课对象的具体情况,将教育性、知识性、艺术性、思想性等进行有机融合。艺术短片的艺术表现包含意图与主题内涵、构思与情节安排、视点与艺术表现、内容与风格匹配、价值与情感导向五个方面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将“立德树人”与知识传授有机结合,五个方面殊途同归,将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分别切入,并进行整体融合。

2.优化课程评价体系,以评价促进师生对于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

    本课程将优化课程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师生对于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从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创作实践等进行多维度的评价,围绕思想政治意识、知识掌握程度、艺术创作能力三方面展开。

    评价方式选择原因:本节课教学效果体现在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的提高,对艺术创作的社会责任的认识和担当,专业素养、技能的提高,并通过完成“艺术构思、剧本创作”,为课程最终成果提供保障,用优秀的艺术作品引导、带动大众审美的提升,以促进社会道德风尚、艺术审美、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

3.知识传授与意识引导相结合,发挥隐性育人的主阵地作用

    明确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关系,在知识传授中寓意价值塑造,在理想信念传播中丰富知识传授。挖掘《艺术短片创作》课程的价值元素,发挥隐性育人的主阵地作用。除了知识的传授以外,明确艺术创作与审美导向、价值引领的关系,引导学生在进行创作时,主动在题材选择中关注社会生活、体现文化自信,在艺术作品中输出审美判断、实现价值引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创作一部情节完整、主题明确、内涵深刻,并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短片。

4.促使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改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动画创作是实践性极强的艺术创造活动,由于动画制作工艺的需求,动画创作往往需要团队协作。因此,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鼓励学生养成勤思考、勤发问的习惯,增强课堂互动与讨论,增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5.合理利用信息化资源,注重课堂教学多维度延伸

    运用腾讯课堂、腾讯会议、微信等信息化工具与学生加强交流,合理利用信息化资源,注重课堂教学多维度延伸,增加搜集学生反馈的渠道,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与教学策略。

6.培养师生开阔的国际视野,以展赛为契机,引导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性进行思考

    根据教学周期的安排及教学情况、学生反馈适时召开教学研讨会,选取国内外优秀艺术短片作为案例,逐渐培养教学团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对国内外热点事件的关注度,结合国内外优秀案例引导学生作有责任感的动画创作人,鼓励学生创作出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及正向价值观的作品,部分课程优秀作品在“育美南信征程作品展”中展出,该展览分为四个篇章:追忆红色经典、不忘家国情怀;传承民族基因、铸造文化自信;创新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融通各方资源、彰显文化魅力。该展览既为相关课程的优秀作品提供了展示的机会,也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与美育的互动平台,获得校内外各界人士一致好评。

(二)课程思政融入点

1. 强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为老少皆宜的传播媒介,动画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能成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的载体。鼓励学生从中华文化变迁、中华文化脉络中汲取中华文化艺术的精髓,在具体的艺术短片创作的主题选择、艺术构思、剧本创作等环节中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建立民族与文化自信。

    《艺术短片创作》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互动为主;引导学生融合传统文化和当代艺术表现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掌握动画短片创作的艺术表现手段和方法,创作出植根传统文化、具有时代精神、弘扬主旋律的艺术作品。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艺术创意,反映时代风貌

    强调其所制作的短片应具有正确的价值导向以及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使其创作的艺术作品能够引发观众强烈思想共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时刻铭记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的使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艺术创意。

    在授课过程中,注重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动画创作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主体性,是创作者对个人情感与思想的抒发与表达的一种方式。在指导学生进行动画短片创作的时候,从立意到题材选择方面,严格把关。为学生的短片创作构建更大的格局与更高的立意点,并以具体案例分析,使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定主题方向,剧本创作寻找生活中的合适的“点”,以小见大表现社会生活,关注民众生活弘扬社会主旋律,反映时代风貌,传递正能量。

3.以反战题材动画为切入点,融入生命教育及时代的思考

    在具体的创作实践和艺术传播过程中,艺术短片作为意识观念的承载媒介,在给予观众艺术审美体验的同时,实现艺术的情感调动与价值导向。以反战题材动画为切入点,分析反战题材动画的视角选择和情感共鸣的实现途径。同时,引导学生对生命、对人生进行思考,在授课过程中融入生命教育。

三、“艺术短片创作————短片的创作的手法与技巧”教学单元简介

(一)主要教学内容

    1.  创作意图与主题定位:创作者应以呼唤与讴歌正能量为己任

    2.  构思与情节安排:以点及面挖掘人生哲理

    3.  视角与艺术表现:以反战题材动画为例,融入生命教育及时代思考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艺术动画短片的创作目标与创作规律;

    技能目标:掌握艺术动画短片语言要素与创作手法;

    情感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艺术创意,提高审美认知与价值判断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介绍

    重点:学习和掌握艺术动画短片的创作的手法与技巧,以艺术语言表现民族文化、社会生活与时代特点,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难点:内容与风格的匹配,事件与视角的选择;明确艺术创作与审美导向、价值引领的关系,在题材选择中关注社会生活、体现文化自信,在艺术作品中输出审美判断、实现价值引领。

四、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一)课程导入

1.前面章节内容的回顾,以提问形式完成:

(1)艺术短片的题材与分类;

(2)艺术短片的创意特点、构思来源。

2.  本节课程内容的导入,以案例分享完成:

    以2019广电总局与教育部“我和我的祖国——第三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扶持项目”动画短片金奖作品《咚咚锵》为案例短片展开分析,如何深入阐发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时代价值,表现真善美的动人故事,展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探讨艺术创作者的使命担当,从主题题材到艺术风格,审美趣味、价值观念引出课程内容。

(二)课程内容——短片的创作的手法与技巧(艺术表现):

    融合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当代艺术表现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具有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注重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强调其所制作的短片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变迁,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汲取中华文化艺术的精髓,创作出植根传统文化、具有时代精神、弘扬主旋律,具有新鲜视觉感的创意动画作品。

1.  创作意图与主题定位:以呼唤与讴歌正能量为己任

    创作意图:作者想要在作品中表达的主题、内容和思想。

    主题定位:作者基于对主题的思考,筛选整理素材,确定创作题材,表现宏观社会图景,讲述中国故事,表现国家、民族主题,呼唤与讴歌正能量,以获得艺术创造与时代精神的共振。明确艺术作品创

作中作者意图与主题定位之间的关系,根据创作意图确定主题定位。 

2.  构思与情节安排:以点及面挖掘人生哲理

    艺术构思:故事的构思不是求大、求广,只是从生活中的小小的“一点”出发,并且由小见大,挖掘出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这种构思方式很符合动画“短”片创作。

情节设置:其一,单纯的中心情节;其二,“悬念”与“突转”设置。

    案例:第12届斯图加特动画节上获得最有趣动画片的作品《THE GOD》;重点分析内容与风格的匹配。

3.  视角与艺术表现:以反战题材动画为例,融入生命教育

    视角选择:客观视角与主观视角

    情感共鸣:角色情感与观众情感

    列举四部同样是反战题材的动画电影,剖析反战题材动画的视角选择和情感共鸣的实现途径。梳理并引导学生思考《萤火虫之墓》《某个街角的故事》《大炮之街》《打,打个大西瓜》是以怎样的角度来表现反战题材的。四部以反对战争为主题的电影,有正面表现战争残酷性的,也有从侧面展现战争带来的灾难,以小见大的《萤火虫之墓》表现的是战争中儿童的悲惨遭遇,走的是写实心理的路线,《某个街角的故事》表现的是生气盎然的小街在战火中化为废墟的故事,更像一则童话。《大炮之街》以炮灰的生活映射了军国主义的洗脑统治,情节荒诞讽刺,而富有则理《打打个大西瓜》,表现了两个扑克牌小兵化敌为友,看破战争的历程,风格诙谐幽默。以此类动画为切入点,融入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对于生命、人生的思考,在授课中融入生命教育。

    课堂讨论:列举其他反战题材动画,分析反战题材动画的视角选择和情感共鸣的实现途径。

4.  内容与风格匹配:如何讲述中国故事,体现时代精神

    内容选取:事件、情节、场景、角色

    风格设定:写实风格、抽象风格、装饰风格、民族风格(水墨、民俗)、实验风格

    艺术创作承担艺术与文化传播的责任,是对国家古往今来精神面貌的艺术呈现。创作者从不同角度诠释对创作主题的思索,通过创作内容的选择、设计、组织、安排,是内容和形式契合、匹配,构建故事情节,传递民族文化、讲述中国故事,表现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社会风貌、时代精神。

案例影片:《卖猪》

5.  价值与情感导向

     在具体的创作实践和艺术传播过程中,艺术短片作为意识观念的承载媒介,在给予观众艺术审美体验的同时,实现艺术的情感调动与价值导向。

   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 、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分别体现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情感导向:角色情感与受众情感的共鸣;审美观念与价值判断的统一。

推荐课后短片欣赏:《最后的编织》《铁丝人》

(三)教学交流及反馈过程

    通过线上及线下交流平台进行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实时反馈,对学生创作遇到的问题进行梳理,对于作品的思想性以及艺术性进行引导,借助不同的交流平台,学生遇到的问题也能得到及时解决,学生的反馈良好,大部分学生能对传承民族基因、铸造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彰显文化魅力等命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

(四)课堂小结及作业布置

    1.课堂小结:简要回顾课堂内容,动画短片的创作无拘无束,但在创作上应该有意识的注重内容和形式匹配,故事结构的简化,主题内涵的挖掘,影片的独特韵味和情感内核动画短片创作艺术表现的几个关键环节,强调各个环节之间的有机关联与价值导向性,指出艺术创作要基于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发掘民族文化的底蕴,通过独特的视角和艺术表现,创作充满正能量、体现时代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艺术作品。

    2.布置作业:综合前几堂课与本节课程的知识内容,创作一个3-5分钟动画短片的剧本。

    作业要求:

(1)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定主题方向,寻找生活中的合适的“点”以小见大表现社会生活,关注民众生活弘扬社会主旋律,反映时代风貌,传递正能量。

(2) 注意剧本格式规范,剧本的内容应提示短片的画面、镜头、运动、对白和声音等等。用以指导短片的设计制作。使用干净利索的笔调简洁而明确的说明每一个镜头的内容及拍摄方法。

五、教学效果与评价

(一)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体现在学生政治思想意识的普遍提高,对艺术创作的社会责任的认识和担当,专业素养、技能的提高,并通过完成“艺术构思、剧本创作”,为课程最终成果提供保障,用优秀的艺术作品引导、带动大众审美的提升,以促进社会道德风尚、艺术审美、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

    课程设计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育指向,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有效引导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和公民人格。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含义,使他们不但能够自觉端正人生态度,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自觉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树立科学、高尚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勇于承担艺术创作的社会责任,以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关注社会生活、表现时代精神、传递正能量为己任。课程着重在剧本、美术设计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充分引导,在主题选择、价值观融入、传统元素的创新等方面进行梳理,从完成情况而言,效果良好,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明显的提升,作业效果较好。部分作品获得奖励及立项情况:

    1.动画短片《送》获得省级大学生艺术展演视频类特等奖;

    2.动画短片《半天被子》《送》国家广电总局核心价值观动画短片创作立项;

    3.叙事漫画《半条被子》获得中国好创意数字设计艺术大赛漫画金奖;

    4.学生作品《送》《半条被子》等入选“紫金奖.第二届中国(南京)大学生设计展”;

    5.《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作品获得“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国赛、省赛奖项。

(二)教学评价

1.采用合理的评价方式,强化思政教育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评价方式采取问卷调查法与实践检验法,实践作品采取学生互评与教师评定,不仅能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艺术创作能力,更有利于形成良好思想道德意识氛围,强化思政教育教学效果。与思政课程协同呼应,与前后课程与章节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创新思维、文化素质以及业务能力。

2.调查学生对艺术创意与价值观念之间联系的认识,以及对艺术创意工作者的社会责任的认识

    问卷调查法:以问卷或问答的方式,调查学生对艺术创意与价值观念之间联系的认识,以及对艺术创意工作者的社会责任的认识。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以及艺术创作者的社会担当意识。

3.对学生思想意识、创新思维、专业知识和艺术创作能力进行综合考量和评价

    实践检验法:其一,以课堂提问、讨论、和课后作业的形式,及时发现学生思想意识、知识掌握及艺术实践等方面问题,并加以纠正、引导,并在课后作业中设置相应的考核点,对课程思政学习效果做量化的考核,对学生思想意识、创新思维、专业知识和艺术创作能力进行综合考量和评价。实现“立德”为先,“树人”为本的“育人”目标。

六、教学反思

(一)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本节课“动画短片的创作手法和技巧”,内容侧重动画的艺术表现手法,是“艺术短片创作”课程的重点章节,具有综合性强、技术含量高的特点,在理论讲授中完成本课程作品创作综合实践的开端,创作动画所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较多,因此,应该在授课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要求创作者融会贯通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从主题构思出发,依据剧本写作规范、人物、场景等设计原则,遵循视听语言规律,建立一部动画作品完整设计思路,并针对创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课后学习,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加强团队合作意识,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

    德的树立、美的浸润以及对学生传统文化与社会责任心的培养需要较长的周期与系统化的教学设计,一门课程略显不足,所以,在本课程结束时,本人也对学生进行再三提醒,在日后的课程或者创作的过程中要加强团队合作意识,要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

结语

    课程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艺术短片创作的基本要素,并结合优秀艺术短片进行讲解。在课程案例设置中,以理论知识为先导,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每个动画短片创作环节的意义与重要性,然后通过动画制作工艺流程的拆解与介绍,使理论知识充分指导实践,并针对实践环节设置合理而全面的量化考核标准,从而从创作成果反向监控理论知识学习的效果。在实践创作环节,进一步强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引导学生对于终身学习、人生哲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命题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在日后的创作中将正向的价值观融入到作品中去。

    《艺术短片创作》课程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将“立德树人”与知识传授有机结合,将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分别切入,并完成整体融合,使其创作的艺术作品能够引发观者强烈思想共鸣。课程设计中十分重视引导及鼓励学生在剧本、主题等方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美术设计方面吸取传统文化元素精髓。另外,重视并鼓励创新与探索,更加重视对学生创造力的保护与发展。课程设置多个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作力,并对有风格、有个性的创作予以肯定,从而进一步针对艺术教育的特点培养学生创新与探索的精神。



课程团队简介:

    课程负责人:周越(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画及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动漫艺委会委员、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数字影像创意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科普委员会副主任),教学团队成员学缘、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教学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主要在推广先进的教学理念、研究创新教育和教学方法、丰富课程内涵、优化教学设计、改进课堂管理等方式进行课程建设以及课程团队的打造。团队成员以此课程为平台,积极参加江苏省微课竞赛、全国数字创意教学技能大赛等教学竞赛以提高教学水平,获得国家级教学竞赛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省级微课竞赛一等奖一项,获得优秀思政示范课程荣誉称号,教学水平得到校内外专家广泛好评。课程团队已形成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大纲、教学设计、课件、围绕课程知识点以及课程思政的目标创作的教学微课视频三个,教学案例三个;教学团队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追踪学科专业发展前沿,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教学方法和手段先进,重视实践教学、研究性教学和信息化教学,强化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引导学生融合传统文化和当代艺术表现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创作出植根传统文化、具有时代精神、弘扬主旋律的艺术作品。其中,动画短片《送》获得大学生艺术展演省级特等奖、14届中国好创意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金奖。动画短片《半条被子》获得14届中国好创意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金奖。另外,举办“大学生优秀艺术作品&动画一流专业汇报展”、“育美南信征程作品展”体现了我校优势学科特征及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教育成果。课程团队也将继续以课程为平台,逐步提高教学水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艺术创意,将正向的价值观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活动和教育实践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